投資比特幣和立足比特幣本位是有區別的。這看起來像是語義上的爭論,其實不然,因為這兩個群體的行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思維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比特幣本位”的含義。
比特幣投資者是那些追求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但不失一般性)回報的人。他們的基礎貨幣是美元,這就是他們衡量財富的方式。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就是這樣被灌輸思想的,但這種心態從一開始就是被操縱的。
首先,很難衡量你的資產增值了多少。如果嚴格按照美元計算,你可能獲得了一定比例的收益(比如30%),但在多長時間內呢?如果是房地產之類的資產,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10個月。顯然,10個月更好,但究竟有多少價值是真實的?你能用收益買多少東西,你拿回來的錢和你投入的錢一樣嗎?
因為當然要考慮通脹。以美元為基礎資產進行投資意味著你必須考慮到通脹。如果您的投資在通脹率為30%的同時上漲了30%,那麼您實際上並沒有獲得任何收益。事實上,由於要繳納資本利得稅,你很可能已經失去了價值。
還有一個問題是使用什麼標準來衡量通脹。許多投資者使用與CPI指數掛鉤的美元來衡量他們獲得了多少收益。但這也是有缺陷的,因為消費物價指數是一個被操縱的指標。美國勞工統計局幾乎是任意地對消費物價指數進行感性調整,使其低於實際價格。因此,如果你的投資僅僅跟上了CPI,那麼在購買力方面,你很可能又失去了優勢。這不是一個好的衡量標準。
通脹的經典定義是貨幣擴張,而M2貨幣供應量是衡量貨幣擴張的常用指標。1959年(美國)的M2為2870億美元,到2021年將達到194億美元(稍後詳述),年化增長率約為7%。如果使用這一指標,大多數投資看起來都非常糟糕。你很可能正在虧損,因為即使是平均水平,也很難每年都持續獲得7%的收益。理財顧問用7%這個數字來衡量自己,而大多數人都達不到這個標準。因此,如果你的投資跟上了M2貨幣擴張的步伐,那麼你只是保持了分子與分母的比例增長。同樣,由於資本利得稅的存在,你可能在貨幣供應量的百分比上有所損失。
但即便如此,統計數據也並不理想。美聯儲在2021年停止了M2的計算,並提出了一個叫做M2SL的東西,很可能是為了增加更多的虛假因素,讓他們可以用來玩弄這個指標。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投資者開始用M2來衡量他們的回報。特別是在大流行病期間,M2上升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大多數投資按M2計算都是不存在收益的。因此,現在我們有了他們修改過的貨幣供應量,叫做M2SL。M2的測量方法存在各種問題,而且總體統計數據出了名的不可靠。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即使是這種苛刻的衡量標準也可能被玩弄於股掌之間,從而使他們的收益看起來更好。
還剩下什麼?你可以用黃金、奶牛、定制的男士西裝,甚至是一個巨無霸(漢堡)來衡量你的投資狀況。這些都是很有用的方法,可以看出你相對於過去的購買力有多少,但它們都有缺陷,都是滯後指標,而且相對容易被操縱。
對於”紅丸”(red-pilled)投資者來說,比特幣才是衡量財富的真正標準,因為它最難操縱。當你接受這一點時,就是你採用比特幣本位的時候。換句話說,比特幣將成為你衡量投資收益的標準,而不是美元,也不是CPI調整後的美元或M2指數的美元。
毫無疑問,現在有很多比特幣投資者。在交易所、ETF,甚至Robinhood、Venmo和CashApp等應用程序之間,擁有比特幣的人很多。但這與比特幣本位不同。最有可能長期持有比特幣的人就是比特幣本位持有者。
我自己就知道,當我讀了Saifedean的同名書後,我終於轉變了思想。從那時起,我對金錢有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心態,我認為美元是一種正在貶值的資產。我的衡量標準已經改變。在經濟學中,我們把貨幣的這種功能稱為記賬單位。
這讓我感到非常自由,因為我不用擔心我的投資,主要是因為我的投資不多。我使用的是比特幣本位,我把我的價值保存在我的記賬單位裡。我們已經習慣了經由法幣系統被窺取,我們已經學會了忍受貶值。貶值是一個持續且永無止境的負擔。
比特幣本位使我們擺脫了這種投資負擔。這也是貨幣在博弈論上的最終狀態。最硬的貨幣獲勝。你可以現在轉變,也可以以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