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教鏈
隔夜BTC(比特幣)衝上71k,距離3月中旬突破2021前高後靠慣性站上的新高73.8k還有區區不到3000刀。有不太懂BTC的讀者會會把73.8k的新高叫做“前高”,這是錯誤的。BTC不同於股市,在這裡有一個默認的參照系——中本聰周期。也就是大約4年一次的產量減半周期。只有2021年底的69k會被稱之為“前高”,而2024年3月中旬的那個局部新高則不被這樣稱呼。
今天是2024年6月6日。五天前的6月1日,教鏈報告了“十年之約”首年度的收官情況,具體寫在了6.1文章《十年之約#24:首戰告捷,成功提幣!第一年收益率64%》裡,沒看到的讀者可以點開重溫一下。
去年6月6日,教鏈決定開啟這個“十年之約”實盤實證計劃。千言萬語,有時候不如真刀真槍更有說服力。這就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的道理。教鏈的文章,就是“批判的武器”。教鏈的倉位,就是“武器的批判”。
如今,又是一年6月6。BTC歷經風雨,再次站上7萬刀。“十年之約”也開啟了新一年度征程的起點。今天,如約加倉194,426聰,持倉增長到823萬聰,投後ROI 69%(詳見下表)。這是該計劃第17次加倉,第25次報告。
有些朋友喜歡看圖說話。教鏈找了個能畫圖線的軟件,大致畫了一下(如下圖)。綠色曲線呈現的,就是“十年之約”倉位價值的增長圖。不要在意那點兒誤差,但是這就是第三方軟件的問題,所以教鏈堅持使用最最樸素的電子表格來手工記帳。
有些朋友比較粗放,直接就把倉位放在交易平台上,然後看平台的報數。這不是嚴肅的投資行為。平台通常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一年就把歷史記錄刪掉了,無法回溯,更無法準確追蹤提幣後的情況。
要想投資成功,先從記好每一筆賬這個基本功開始做起吧。記賬這項枯燥乏味的工作,就像少林寺和尚每天挑水掃地,或者解放軍士兵每天把被褥疊成整整齊齊的“豆腐塊”,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是練就絕世武功、取得卓越戰績的根本所在。
也還是常有讀者問,看這數據一年也就攢了0.08個大餅,而且未來價格水漲船高,十年下來估計都攢不到一個大餅呀。這樣的思維就叫做“絕對量值思維”。一開口就暴露了,還是站在投資門外的純純小白。小白這個詞兒不是貶義或者批評,只是客觀描述所處的一種狀態。什麼時候棄絕了絕對量值思維,建立了“相對比例思維”,或者說叫做“百分比思維”,什麼時候才算是把一隻腳邁進了投資的大門。
什麼是“相對比例思維”?就是說,對於“十年之約”這個實盤模型,你把其中的數值等比例放縮,比如放大10倍,或者縮小成1/10,這個模型的結果都是不變的。第17次加倉的投後ROI該是69%還是69%。上面圖中綠色曲線的增長形態也不會有絲毫變化。錢多,就放大幾倍。錢少,就縮小一些。收益率、增長曲線統統保持不變。當然,你不能放大太多,比如一次加倉你要買1億枚BTC,那不行。
你的思維是什麼樣子,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建立正確的思維,用正確的眼光看世界,很重要。至於教鏈當初為何選擇這個數值?據說目前咱國家還有6億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BTC應該也可以成為窮人的理財工具,甚至成為窮人對抗收割的“護身符”。“十年之約”要站在最廣泛的的普通人一邊,站在“韭菜”一邊。教鏈此前也反復論證過,BTC掌握在越少的富人手裡,它的價值就越低;BTC掌握在越多的窮人手裡,它的價值就越高。去中心化的價值必然要通過最廣泛的分散持有來實現。
還有一個普遍的問題是,既然未來十年看漲,那麼為什麼不在最開始趁著價格尚低,一次性“梭哈”、全倉買入,然後長期持有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十分簡單: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工資是按月領的,生意的錢也是一點點賺的。所以,積跬步,致千里。一夜暴富固然爽快,但是最適合絕大多數普通人的,還是與歲月同行,慢慢變富。
(公眾號:劉教鏈。知識星球:公眾號回復“星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加密貨幣為極高風險品種,有隨時歸零的風險,請謹慎參與,自我負責。)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