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无法完成你的要求。ACD金叉來引導新手入場,以BB的15分鐘走勢為例。當15分走勢突破新高後,轉而快速下跌,MACD進入死叉,即代表開啟回調,可是在回調當中,其走勢正在快速收回,甚至逼近前高,但這時MACD卻剛剛開始金叉。我們可以理解這種走勢為「心有餘而力不足」,即價格已經反彈達到前高,而MACD卻剛剛金叉。這種走勢80%以上的結果都會跟這幅圖一樣,硬氣沒一會就軟了。
我們接著以ETH的1小時走勢為例,MACD金叉,綠柱大幅上升,價格跟隨上漲。這種上漲是優質的漲幅,即代表可以入場跟進,接著價格進入橫盤調整階段,MACD轉為死叉。調整後,MACD進入金叉,但是關注到漲幅和走勢並像之前金叉一樣延續,而是無力上漲,MACD量柱也不是持續增強的狀態。這種「吊著一口氣」狀態十分危險,雖然MACD金叉,但是力度不強,並且這種持續的狀態越久則越危險。這種當價格突破新高而MACD並沒有新高的情況下,我們稱之為「頂背離」,是一種強烈賣出信號。同理當價格突破新低而MACD並沒有新低的情況下,我們稱之為「底背離」也是一種買入信號。
二、BOLL及RSI指標解釋及運用
BOLL(布林帶)
BOLL主要是美股分析家約翰·布林根據統計學中的標準差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非常簡單實用的技術分析指標,個人認為他在區塊鏈的二級交易上用處很大。BOLL是由上、中、下三條線組成,也叫上軌、中軌、下軌。布林線的上、中、下三條線分別有壓力和支撐的意思,當幾個到達布林線上軌時,會因為壓力而回調,當達布林線下軌時,會因為支撐而拉起,股價漲出布林線上軌時代表超買,有回調的可能,也代表目前這個股很強勢,相反,股價跌破布林線下軌時代表超賣,也代表行情極弱。當股價從布林線上軌跌到中軌時,中軌起到支撐作用,如果跌穿中軌,則變成壓力位,當股價從布林線下軌漲到中軌時這也面臨著壓力,突破中軌並且站穩代表壓力位轉成支撐位。
以下是布林線的10條黃金基本準則,十分重要:
1、價格衝出上軌提防回調
2、價格跌出下軌提防反抽
3、強勢行情總在中軌上方
4、弱勢行情總在中軌下面
5、上下軌變窄隱藏著突變
6、開口越大行情勢頭越大
7、中軌線指引著趨勢方向
8、通道突然收口預示反轉
9、通道突然開口盤整不再
10、通道收窄時間越長,收口越小,後市變化越明顯和劇烈。
舉例解釋:
我們以BTC的一小時走勢舉例,BOLL主要分為三條線,分別為上軌、中軌、下軌。當價格超過上軌時,即代表超買,回調的概率較大,當價格跌出下軌時,即代表超賣,拉回的概率較大。
我們接著以TRB一小時的走勢舉例,當BOLL帶收窄時,即代表將有極端行情出現,但是BOLL並無法準確判斷具體方向,需要其他指標輔助判斷,收窄時間越長,BOLL帶越短,代表未來行情越激烈。同時在強勢上漲行情中,BOLL會沿著中軌緩步上漲,而超強勢行情中,BOLL將持續超上軌上漲。相反弱勢行情中BOLL會沿著中軌下跌,此時中軌從支撐位置轉為壓力位置。超弱行情下,BOLL將持續超下軌下跌。
RSI(相對強弱指標)
RSI(Relative Strength Index),其原理就是通過計算股價漲跌的幅度來推測市場運動趨勢的強弱度,並據此預測趨勢的持續或者轉向。RSI的數值變化浮動為0-100,即無論如何價格都不會超過這個範圍,我們可以簡化理解為,當RSI達到70時,即代表行情超買,回調風險加大,而當RSI跌破30時,即代表行情超賣,可能會上漲。
舉例解釋:
我們以BTC的一小時走勢舉例,當RSI跌破30時,即代表需橫盤和回調,而這種回調並不絕對,只能代表市場行情很弱,無法作為直接買入依據。其次當RSI突破70時,即代表超買,可能會有回調風險。但這依舊無法作為買賣依據,只能作為輔助判斷。 注意:極端行情下,RSI可以達到99或者1,所以不要通過RSI作為主要判斷依據。
我們接著以EDU的4小時走勢為例,RSI突破70之後,持續上漲,RSI最終達到99。因此我們無法通過30抄底70賣出的方法來。我們需要判斷股票/幣種的性質,是否為小市值,MEME類幣種,或者高控盤幣種。相比於藍籌幣種,其他小幣的RSI判斷可能需要提升到90和10範圍,而並非30和70,這需要通過自己判斷。
三、旗形整理變式
旗形整理也叫三角形整理,該整理並非指標判斷,而是K線上的走勢變化去判斷,我們可以總結為16種常見基本的變化類型,如果看到類似走勢可以買入,一般成功率很大,後續看漲,不過也有失敗的時候,建議在旗形的低點購買,當突破三角形區域上漲時,突破區域變成支撐位置,後期下跌可以在支撐附近介入。
舉例解釋:
我們以APT的15分鐘走勢為例,其走勢就標準復刻了上圖的第三種和第十種走勢。不過需要注意,這只是成功案例,很多主力和庄家會故意做出類似圖形來騙人上車,我們需要注意甄別,或者及時止損。
我們再以TRB的1小時走勢舉例,我們觀察到TRB正是運用了三周旗形整理的走勢,實現了一周三倍的上漲,所以當我們在市場再看到類似走勢時,可以自己畫出來用於驗證。
四、總結
正所謂,在交易中道、法、術三者缺一不可,本報告只專注於交易過程中的「術」,僅僅學會和掌握技術指標的運用是遠遠不夠的,市場上的坑很多,並且市場每過三個月左右,其走勢和上漲拉盤,以及下跌方法都會大更新,所以需要不斷多看去總結,觀察市場的細微變化。
人是活的,指標是死的,技術指標的存在是讓我們在充足的了解和風險控制後用來輔助判斷交易的方法,並不能直接用來盈利,毕竟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是滞後的,無法做到100%準確。只有我們充足了解和風控後才能輔助投資,否則就是賭博。
同時,所有技術指標並不是報告中闡述的那麼簡單,每個指標都有不同的變形和方法論,如果細心研究,每個指標都可以研究好幾年,所以文章並沒有提到所有的變形和方法。同時每個人的風格不同,指標使用的情況也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交易風格逐漸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