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所謂的替代幣對宏觀經濟數據的反應似乎比比特幣更為敏感?根據瑞士資產管理公司21Shares的加密研究策略師Matt Mena的說法,交易者可以參考美國投資者和慈善家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他在1992年曾成功做空英鎊。
索羅斯在1950年代開始發展他的反身性理論,儘管這一交易概念源自於傳統金融,Mena在接受Decrypt訪問時表示,它同樣可以應用於加密貨幣。實際上,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圍繞著投資者之間的反饋循環,價格波動影響他們的行為,而這進一步影響價格。
在比特幣以外的數字資產中,相對市值較小的以太坊(Ethereum)和索拉納(Solana)本質上更具投機性,使它們特別容易受到反身性循環的影響,Mena表示。隨著市場對美國聯邦儲備局(Fed)降息預期的推動,過去一周多以來,確實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面臨了更大的波動性。
“當宏觀數據顯示流動性改善,例如潛在的Fed降息時,這通常會導致風險承擔的增加,”他說。“這種對替代幣的資本流入,受到更高回報預期的推動,往往會放大價格波動。”
在週三的通脹快照發布後,緩解了通脹擔憂,比特幣價格在大約12小時內從$96,800上漲了3.8%至$100,500。與此同時,以太坊和索拉納分別上漲了7.1%,達到$3,450,以及10.7%,達到$206。
按照傳統金融的標準,比特幣是波動的。但該資產比其加密同行更為成熟,機構採納程度更高,使其對反身性趨勢的敏感度較低,Mena補充道,並表示其作為“數字黃金”的聲譽提供了一定的緩衝。
雖然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可以幫助解釋替代幣的劇烈波動,但EDX Markets的首席執行官Tony Acuña-Rohter告訴Decrypt,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引發加密市場的鏈式反應,例如清算。
清算發生在交易所強制關閉交易者的頭寸時,通常是因為資金不足以覆蓋杠杆頭寸。通過向交易所借入資金,杠杆交易使交易者能夠控制更大的頭寸,放大潛在的收益和損失。
當比特幣價格在12月底跌至$92,000,從三天前的創紀錄價格$108,000暴跌時,清算激增。根據CoinGlass的數據,這一回撤恰逢Fed對降息的看法轉變,導致了$14億的清算。
此外,保證金催繳和止損單可以加劇交易所層面的價格波動,Acuña-Rohter表示,這些工具由於整體加密市場的結構,分布於多個交易所,因此可能成為強有力的風險管理工具。
“在加密市場中,[市場]是非常分散的,”他說。“誇張的波動可能變得更加誇張,不僅因為宏觀因素,還有這些類似微觀的風險管理工具。”
編輯:Andrew Hay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