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了嗎?以太坊已經死了。或者不……等等,它正在轉型。價格不夠高。其他鏈正在獲得關注。必須採取行動。
以太坊並沒有死。它並沒有轉型。它運行得很好。
關於以太坊的持續討論似乎滿足了網絡本身未能提供的戲劇性需求。自成立以來,以太坊一直是全球領先且最大的可編程區塊鏈。隨著以太坊接近其十周年慶,它仍然是數字資產投資者、銀行和加密生態系統中初創企業的首選目的地。
也許生態系統中最大的摩擦來源於那些將以太坊視為計算平台——即數字金融未來基礎——的人與那些希望它成為理想的數字資產和價值儲存手段的人之間的差距,後者希望它與比特幣相當,甚至更好。對於後者,以太坊相對於比特幣的低資產價格永遠是一個失望的來源。
對於主要將以太坊視為計算平台的人來說,低資產價格相對於網絡在過去幾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次要的。在他們的觀點中,以及我自己的觀點中,以太坊一直在不斷強化。
以太坊的過去與現在
五年前,情況看起來截然不同。以太坊更像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概念驗證,而不是金融的未來。
該網絡每日執行超過一百萬筆交易的能力受限,當網絡擁堵時,交易費用達到荒謬的水平,單筆付款或轉賬的費用高達50美元。而且,由於工作量證明的交易處理系統,每筆交易都伴隨著可觀的碳足跡。
如今,工作量證明系統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權益證明以99%的碳足跡處理相同的工作負載。
以太坊的容量緊張也是遙遠的記憶。根據最近的估算,該網絡目前每年可以處理高達2.5至4.5億筆交易。超過100家公司已在以太坊上構建擴展(稱為第二層網絡)。可用容量與實際典型需求之間的巨大錯配導致交易費用崩潰。根據l2fees.info的數據,這些擴展網絡的費用穩定在0.01美元到0.10美元之間。
較低的交易費用意味著對網絡利益相關者的“紅利”較低。以太坊的權益證明系統和第二層擴展如此成功,以至於不斷下降的費用有效降低了質押的“收益”,在某些投資者的眼中降低了以太坊的價值,尤其是那些將以太坊視為比特幣變體的人。
但以太坊並不是比特幣。以太坊的卓越成功始終來自於其作為建設平台的優勢。平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強,這得益於開發者社區和不斷引入的新功能。
未來的以太坊
以太坊基金會(EF)負責制定開發路線圖,已在關鍵技術上進行了戰略性投資,尤其是在韌性方面。
幾乎每個主要的網絡基礎設施組件都有多個獨特的提供者,其中許多由EF的資助提供支持。這意味著沒有單一的故障點。根據Beaconcha.in的數據,超過一百萬人質押以太坊,活躍的網絡節點超過10,000個。最新的以太坊路線圖於11月公布,這是一條多年的路徑,旨在將容量和性能提高一個量級。
如果你想現在快速賺錢出售一個模因幣,這一切都不會特別有趣。但這對於考慮重建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銀行、企業和政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這第二組建設者的行動速度較慢,但長期價值更高。毫不奇怪,超過85%的“現實世界”數字資產和超過50%的穩定幣價值都在以太坊上。
以太坊的資產價格可能會隨著需求上升抵消低交易價格而恢復。以太坊目前的定價模式將會有所不同。
它不是數字黃金,不會根據地緣政治波動而上升或下降。它是下一個網絡計算平台,由持續增長的交易量驅動。如果你調整你的觀點,向上和向前的道路將變得更加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