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演示交易中,來自智能合約操作系統BitcoinOS (BOS)的開發者聲稱,已經將1 BTC從比特幣錢包發送到卡爾達諾錢包並返回,而無需依賴傳統的橋接基礎設施,並稱之為第一個「無橋跨鏈轉移」。
「加密貨幣用戶在現有功能之外並不使用BTC」,這不是因為他們重視簡單性,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其他選擇」,BOS的聯合創始人兼核心貢獻者Edan Yago告訴Decrypt。
與以太坊和索拉那相比,儘管比特幣是「最有價值的加密資產」,但作為可編程層的使用率卻要低得多,因為「用戶無法用它做太多事情」,Yago解釋道。
有了BitcoinOS,這些複雜性得以簡化,開啟了「無數的可能性」,Yago聲稱。「這是互聯網貨幣,但現在有了更多的魔力。」
從比特幣到卡爾達諾再回來
BitcoinOS分享的周日鏈上交易經Decrypt審查顯示,從比特幣到卡爾達諾再回來的往返過程涉及多個步驟。
首先,1 BTC在比特幣區塊鏈上被鎖定、包裝並直接鑄造為xBTC,這是一種由BOS開發的新型全可編程代幣。這種代幣包含了原始比特幣存在和價值的加密證明。
一旦包裝,xBTC代幣便開始向卡爾達諾網絡移動,首先到達混合比特幣和卡爾達諾L2的Sundial Protocol錢包。
然後,它移動到另一個錢包,用於卡爾達諾的鏈上身份解決方案Handle,之後該代幣再返回比特幣網絡,在那裡被燒毀並解包回普通比特幣,完成了這段旅程。
雖然包裝比特幣並不新鮮,自2019年以來就已經存在,但BitcoinOS聲稱其方法使用零知識證明來保持資產的安全,而不是依賴托管安排。
互操作性的挑戰
儘管取得了這些成就,但對擴展比特幣可編程層的批評使得其社區在下一步該怎麼做上出現分歧,有人建議這可能會將比特幣「變成毫無價值的山寨幣」。
但對於BitcoinOS來說,其最新的演示解決了加密互操作性中持續存在的挑戰。傳統的跨鏈橋已被證明易受黑客攻擊,自2022年以來的報導顯示,僅在跨鏈橋漏洞中就損失了超過20億美元。
BitcoinOS的做法利用了零知識證明技術,具體來說是他們的BitSNARK驗證協議,去年在比特幣主網上進行了演示。
BitSNARK於三月開源,使新的演示得以實現,Yago表示,這顯示比特幣可以在「不妥協其安全性的情況下運行更多功能」。